EnergyStar认证注意:
美规产品的标签设计上也一定要细心、要仔细、要核对:一定要了解那些是必写项,对相关包材设计的字体、黏贴的位置要求等,同时,非必写项,尽可能少写或不写。
不要觉得列明多,厂家光一个产品的开案费就得8**民币左右,还不包括中间有可能的产品信息微调的,年费,审厂的花销......;且一旦涉及到方案变更(如灯珠串并的修改),直接就要推到重来,重新开案了。所以,做北美市场,真不容易。
还有一个问题,一般除非在当地做自己的品牌,一般很多厂家不会做EnergyStar证书,而是做测试报告(报告才是要花大几万真金白银的!且也是较耗时间的!),客户直接拿着测试报告去做列明。因为如果你做了ES认证,ES机构要是在市场上又找不到你的产品,直接就可能把你的证书给注销了。所以,也请客户对这个问题不要纠结。
EnergyStar对能效的要求:
光效>60LPW即可 + 功率不得**过宣称功率 (对,你没看错,宣称功率为较高允许的功率!+ 必须到达或**实际送样的测试宣称参数。
这一点要求很要命(不过还好不但一般客户不知道,连一般的厂家都整不明白),因为UL/ETL的要求是可以往上偏10%,且ES认证的宣称功率肯定要与UL/ES的保持一致,那么问题来了:很有可能,你的产品功率完全符合UL(可以正负10%),但是有可能不符合EnergyStar对功率的上限要求(只低不高)!
EnergyStar的逻辑是这样的:如果你测试验证通过并宣称的灯是9瓦900流明;而我们知道,一旦你同样的方案,功率很有可能往上偏(电源本身有上下浮动的公差),一旦功率往上偏,即使仍然是900流明,但是你的光效低了,没有达到送样宣称的产品性能,所以,ES要求宣传的功率必须为较高光通量(也就是说电源的输出只能偏下限,那这样 的话,客户老是觉得功率往下跑,也不干啊!。
说到这里,众多灯具厂和电源厂要泪流满面了。。。
能源之星测试方法(以下为大尺寸的不带ABC(Auto Brightness Contro:自动亮度调节)功能的方法)
测试项目(测试的时候拿个小本子把这些参数记下来)
亮度 :出厂默认亮度、较大亮度、65%制造商宣称亮度
功率:开机功率(亮度设定在制造商宣称亮度的65%)、睡眠功率、关机功率
测试亮度的信号:Three bar(三条bra、三竖条、黑白条都可以)Three-bar video ** specified in IEC 62087:2011, Section 11.5.5 (three bars of white (**) over a black (0%) background).
测试功率的信号:Dynamic Boardcast Video(动态广播) IEC 62087:2011 Section 11.6.1 “Measurements using dynamic broadcast-content video **.”
测试电压:100V,50/60Hz(日本);115V,60Hz(北美,闽台);230V,50Hz(欧洲,澳大利亚,新西兰)
测试端子的**级:
Thunderbolt(雷电接口,不知道的童鞋自行百度)
DP
USB-C(也就是我们说的Type-C)
HDMI
DVI
VGA
其他数字接口
其他模拟接口